20名香港志愿者支教湘西 班服印上永不放棄(圖)
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居然有不少厭學 — 對 10 名香港支教志愿者來說,這是動身前沒想到問題,卻又是湘西后經常要面對的問題。
當火樣熱情遭遇冰般困難時,這幫年輕人用行動來闡釋著自己的理念:永不放棄、堅持到底。
胡禮和, 22 歲, 2006 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專業。去年 8 月到湘西開始近一年的支教生活。湘西矮寨中學之后,現實讓胡禮和很驚訝:逐漸發現,這里孩子厭學的問題比較嚴重。比方,平時上課時,有孩子輕聲哼:讀書苦,讀書累,讀書還要交學費。起初還以為他哼著玩的后來才知道這是心里話。還比如,有些孩子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,覺得讀書沒有用。就有孩子跑過來這樣問我老師,哥哥初中畢業,現在開車每個月能賺一千多;大學畢業,怎么每月只能拿七百多?
10 名香港支教志愿者平均年齡不到 24 歲,只有黎惠敏有教師經歷。孩子厭學甚至中途退學,熱情受到打擊,有過動搖,雖然貧窮是孩子們厭學的主要原因,但志愿者們還是想方設法讓學校對孩子們更有吸引力,盡最大努力留住孩子。
湘西留守兒童偏多,不少孩子缺乏家庭溫暖,這 10 名香港志愿者就用愛心來呵護孩子們讓他喜歡來學校。周若華剛到河溪中學時,學校里沒有醫務室,和其他兩名志愿者就買了大量的醫療用品,將自己的宿舍變成醫務室,最多時一天用了四五十張創可貼。
而黎惠敏到矮寨中學后,教給孩子們第一句英文是 Never give up 永不放棄 ) 讓她想不到孩子們設計班服時,居然把這句話印在班服的反面。黎惠敏所在班原有 62 名學生,上個月還有 60 名在學校 — 潛移默化中,永不放棄的理念傳送到孩子們心田里。
黎惠敏等 10 人是來到湘西支教的第二批香港志愿者。來自香港中大等名校,湖南吉首貧困山區三所中學已經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支教。 7 月,就將返回香港。早在 2005 年 4 月,由安利 ( 中國 ) 香港安利獨家支持的香港大學生安利內地支教計劃 ” 香港啟動。截至 2007 年,該計劃已經招收了 20 名香港志愿者,而安利已贊助 270 萬元,用于改善貧困山區的教學狀況。